刘禅一辈子最受瞩目的瞬间,是在一次宴会之上。
公元262年,司马昭决定出兵伐蜀。蜀国的皇帝刘禅,现在面临着致命选择。
第一,投奔东吴;第二,拼死一击;第三,马上投降。
【资料图】
刘禅没有一点挣扎,直接选了第三条路,率领百官投降,还带着一众大臣前往洛阳。
为了笼络人心,司马昭倒也没有杀刘禅,而是封了他做个“安乐公”,还给他的子孙以及50多位蜀汉的大臣都加封了侯爵之位。
司马昭宴请刘禅,还让刘禅带着他的旧臣来参加。
司马昭当然也没有存什么好意,他故意设计找了一群歌女表演蜀地的歌舞。
宴席上的蜀汉老臣都想起了故乡,纷纷落泪。
只有刘禅一个人说说笑笑,显得很高兴。
司马昭看在眼里,就对心腹贾充说:“刘禅这个人已经没心没肝到这个程度了,就算是诸葛亮在世,也无法保全蜀汉,更何况是姜维呢?”
司马昭又问刘禅:“你还想念属地吗?”
刘禅毫不在乎地说出了一句千古名句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
刘禅以这一句“乐不思蜀”全身而退,得以安度晚年,却也被永远贴上了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后人提到这个名字都是昏庸无能、傻里傻气!
刘禅真的傻吗?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之中曾经如此评价诸葛亮辅政时的刘禅: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……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,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,不亦卓乎。
历史上的刘禅,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
绝非庸才
刘禅出生在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南下攻打荆州,刘备领着百姓渡江,在长坂惨遭大败。
刘备身边只剩下了数十骑,妻儿也陷入了乱军之中。
当时的刘禅还在襁褓,是赵云紧紧抱住他,才保护他和母亲甘夫人撤退。
甘夫人是刘备的妾,刘备早点颠沛流离,几任正妻都死了,甘夫人是代为主持家事的。
她生前可不是什么“夫人”,这是在她去世之后才追谥的。
刘禅不是嫡子,但被刘备当作继承者来培养,说明刘禅本身就不是什么愚钝之人。
诸葛亮也曾经说过刘禅天资聪慧,爱戴下士。
刘禅少年时就已经开始研读大量书籍,掌握治国本领,刘备在临终的时候还给儿子列书单。
刘禅平时学业并没有落下,不可能呆傻,甚至可能比一般人更加精明聪慧。
刘禅从17岁开始即位,做了40多年低调的天子,其实比刘备在位的时间长很多。
看起来碌碌无为,其实里面大有文章。
诸葛亮在世的时候,刘禅将所有的大事都交给了诸葛亮,这也是刘备临终时候的安排。
刘禅甚至直接对外人说,政务就交给诸葛亮,我就负责负责祭天之类的礼仪就行了。
刘禅当然不是“懒”和“蠢”,而是采取的“君道无为”的理念,让诸葛亮自己能够充分发挥才能,支持他建立一个可靠的政府。
无论是内外矛盾,诸葛亮确实能够治理得很好。
贤明的、百姓称颂的宰相,历史上并没有几个,看起来是诸葛亮的功劳,背后还是刘禅的绝对信任。
外人看来,刘禅就像躲在诸葛亮羽翼下的雏鸟,但在诸葛亮去世之后,刘禅确实做了三件大事,在那个乱世之中,还给给蜀汉续命29年。
杀伐果断
诸葛亮的死讯传到了成都,刘禅果断下令宵禁,以减少这件事带来的震荡。
诸葛亮死了,很多人开始打起了算盘。
此前就有谣言,说诸葛亮把持朝政,刘禅早就对他不满。
有人就自作聪明,公开上上书表示:他已经忍诸葛亮很久了,丞相把持朝政一看就有不臣之心,现在他死了,憋屈的时代过去了,应该举国欢庆。
上书的大臣叫李邈,此前就和刘备有矛盾差点被杀,是诸葛亮求情救了他一命,现在却恩将仇报。
刘禅看完之后暴怒,派人将李邈杖杀。
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,刘禅哪做过如此凶残之事,他看起来不像是为了一句话就会杀人的君主。
李邈愚蠢在,他这些话很有可能成为内斗和分裂的导火索,刘禅想要维护局面,就一定要继续维护诸葛亮的形象,去肯定诸葛亮的功劳。
更何况诸葛亮并没有不臣之心。
杀李邈十分果断,对杨仪的处理则是轻拿轻放。
杨仪和魏延因为个人恩怨产生了极大的矛盾,杨仪心胸狭隘,魏延急功近利,两人斗下去必有一死。
果然,拿到兵权的杨仪直接杀了魏延,还灭了他三族。
杨仪以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足以代替诸葛亮的位置,而回到成都之后,刘禅仅仅任命他为军师,甚至没有实权,还把兵权交给了蒋琬。
杨仪开始消极懈怠,私下咒骂刘禅,刘禅屡次批评,但是杨仪不知悔改。
刘禅忍无可忍,将其贬为平民,流放汉嘉郡。
杨仪还没有老实,依旧抱怨不断,刘禅下令逮捕杨仪,杨仪知道自己死罪难逃,最终自杀身亡。
杨仪死了之后,刘禅善待杨仪的妻女,让他们回到蜀郡生活。
治标治本
李邈死了,但刘禅知道这些谣言还没有止住,随时可能造成内乱。
李邈不会是唯一一个冒出这样想法的人,说不定他的背后还有一群人支持着。
刘禅最终决定,直接废除了“丞相”的官职。
“丞相”这个官职,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而消失,从此提到丞相所有人想到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。
刘禅想要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尊重和怀念,告诫那些蠢蠢欲动者不要在企图做第二个“李邈”。
蒋琬是诸葛亮亲自定下的丞相接班人,蒋琬为大司马,总领国事。蒋琬没有了丞相之名,其实还在做着丞相的事情,而且还在被大将军费祎所牵制。
从长远来看,刘禅也在平衡相权和皇权的关系,毕竟前有曹操曹丕架空汉献帝,他不得不多为自己和子孙将来考虑。
他没有办法在托孤大臣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撤去丞相,但此时撤下这个官职就有理有据了。
此后,就不会再有李邈这种事情再度出现。
诸葛亮去世之后,作为帝王的刘禅还是掌控者用人之权,蒋琬、费祎、姜维都是由刘禅亲自授职。
为诸葛亮立庙的事情,刘禅整整拖了三十年,在即将亡国的时候,才诏令在遥远的陕西勉县立祠。
臣子声望过去盛大,帝王做事多有考虑,他必须要稳住自己的权威。
如果刘禅是一个昏庸的帝王,绝对不会这么做。
政治情商
刘禅一直在平衡着朝堂的关系,多方争取功臣世家集团的支持。
在刘禅的主持之下,蜀汉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,相比之下,魏国和吴国内部派系倾轧严重。
刘禅的皇后是张飞的长女,她在刘禅是太子的时候就是太子妃,建兴十五年,皇后殁后,刘禅做了一个决定,就是坚持娶皇后的妹妹做继后。
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继续强化世家联姻。
刘禅的三位公主都嫁给了功臣的子孙—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、关羽的孙子关统、费祎的儿子费恭。
太子刘璿的太子妃也是费祎的长女。
刘禅对于下属是非常宽厚的,刘备的“仁”曾被多次质疑,而刘禅的仁是比较真诚的。
夏侯霸因为家族被司马氏清洗走投无路,只能投奔蜀汉。
想到父亲夏侯渊之死,他内心十分痛苦,始终解不开对蜀汉的心结。
刘禅亲自来劝说夏侯霸,战争无法避免伤亡。
刘禅还带来了自己的儿子,他对夏侯霸说:“这孩子就是夏侯氏的外甥。”
原来张飞娶的正是夏侯霸的从妹,夏侯渊战死之后,也是张飞收敛遗骨,为他下葬。
想到那么多的亲人枉死,夏侯霸却能在蜀汉找到了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,他的仇恨终于放下了。
刘禅的政治情商是非常高的,他善于做思想工作,待人也非常诚恳。
所以刘禅的臣子,对这位君主并没有太多的怨恨。
总结
就刘禅本人而言,他对蜀汉的灭亡并不负主要责任,他的一生也是多舛而残酷的,因为交到他手上的已经是一盘残棋,他只能适应性地成长。
刘禅亲政之后的记录上,没有有残杀暴谑大兴土木的记录。
他也是一位仁厚的帝王,在最大程度上承担了一个亡国君主的责任。
“官府帑藏一无所毁。百姓布野,余粮棲亩,以俟后来之惠,全元元之命。”
蜀人对刘禅是相当怀念的,刘禅没有选择以涂炭生灵为代价的拼死一搏,用刘家一姓的尊严,免去了血腥的灾祸。
蜀吏出身的李密更将刘禅比作齐桓公,蜀地还保留着一些和刘禅有关的地名,比如学射山和安乐桥。
少年即位韬光养晦,青年失去依靠稳定朝局,晚年自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,在乱世之中自我保全。
成者为王败者为寇,这样的刘禅终究还是因为演义诋毁而面目全非。
关键词:
上一篇:安徽省宿州市2023-07-29 13:05发布台风蓝色预警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